沙漠養“海鮮”
水產業產值3.8億元
總臺記者 卜鵬:你能想象到在遠離海洋的沙漠邊緣也能養殖“海鮮”嗎?在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新疆和田地區,肥美的螃蟹、鮮活的魚蝦在這里茁壯生長,獨特的“沙漠海鮮”養殖產業在這里快速發展。
(資料圖)
把海洋里的魚蝦養到沙漠里的池塘,最大的難題就在于水的酸堿度。
治理之前,當地水質的pH值在9.5至11之間。當地運用“降鹽”“脫堿”等技術手段,通過添加淡水來調整水池的pH值,水質才最終被調整到適合魚蝦生長的pH值7.5至8.5。在干旱的沙漠地帶,終于破解了養海鮮的難題。2024年,和田地區的水產品產量達到了1.2萬噸,產值高達3.8億元。
新疆和田地區某水產養殖基地負責人 王輝:我們這片區域是一個重度鹽堿地,原來這塊地是沒有任何利用價值的。目前已經解決本地就業,人均月工資都在3600元以上。
沙漠種水稻 打開新糧倉
水稻喜歡溫暖濕潤,但新疆和田有個叫稻香村的地方,卻在沙漠邊緣種出萬畝水稻。稻香村原名阿亞格墩村,過去雖然有喀拉喀什河的灌溉之利,但水稻的產量和質量一直上不去。
新疆和田地區和田縣百和鎮稻香村黨支部書記 龐宇航:在這塊地上面臨三重挑戰,沙荒、土堿、水缺。針對這三個問題,農學院專家、當地農民,還有我們干部組建了改土治水攻堅小組。完了又集中整合土地,最后就是我們的選種,才打造出來現在我們看到的萬畝稻田。
如今稻香村水稻畝產量已經增長到約600公斤,獨特的田園風光及“阿依旺”風格民居,還讓村里吃上了旅游飯,去年村民人均純收入已經提升到了14600元。
沙漠探索多元種植模式
實現綠富同興
總臺記者 卜鵬:你見過在沙漠里種植玉米嗎?這里是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沙漠玉米種植基地,當地采用噴灌節水系統,在沙漠里探索種植玉米,讓曾經荒蕪的沙漠變成充滿希望的綠洲。
新疆和田策勒縣某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馬英?。涸谟衩椎刂苓叿N上梭梭、紅柳這些樹以后,我們今年玉米的長勢還是比較樂觀的。
在干旱少雨的沙漠里,如何利用有限的水資源實現作物生長,曾經困擾著幾代人。如今,借助指針式噴灌機技術,相比漫灌可節水30%到50%,而相比人工澆水,每100畝地可節省千元左右。隨著這一技術的廣泛應用,一個個綠色的大圓圈,正是向沙漠要良田的見證。
除了種植玉米,當地還引入適合沙地生長的苜蓿品種,形成了“種植+養殖”的一體化產業鏈。而在策勒縣津南新村,棚內的小番茄正處于采摘季。
新疆和田策勒縣策勒鎮津南新村黨支部書記 古麗拜合熱姆·艾克木:我們種植結構改變成有蔬菜、林果、花卉、中藥材的多元化種植模式。目前,村民人均收入已經超過2萬元,群眾的生活條件已經越來越好了。
在墨玉縣,3.4萬畝棉花靜待豐收的季節。
在皮山縣、民豐縣等地,10萬畝中藥材種植基地描繪產業新圖景。
在于田縣,10萬株玫瑰綻放在沙海之中。
新疆沙產業年產值達到43.7億元
在整個新疆,沙區特色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目前已達到184.5萬畝,沙產業年產值達到43.7億元。從綠進沙退到點沙成金,人們在曾經寸草不生的沙漠里,正在書寫綠富同興的嶄新篇章。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資訊
焦點
- 東吳證券給予科達利買入評級,2025半年報點評:主業收入持續提升,機器人穩步推進 今日熱聞
- 【快播報】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的“隱形守護” :5G-A助力機器人賽出水平
- 廣州可統建材有限公司成立 注冊資本10萬人民幣
- 每日速遞:開館兩年仍用“樣片”遭質疑,赤峰博物院等各方回應:不存在“拖欠尾款”
- 每日精選:至7月底廣東新能源累計并網容量破8000萬千瓦
- 觀焦點:至7月底廣東新能源累計并網容量破8000萬千瓦
- 每日速看!陜西首條直航美國全貨運航線正式開航
- 周嶺:大力發展養老金融是應對長壽時代經濟風險的戰略制高點
- 2025暑期檔票房破95億 焦點訊息
- 無錫啟光包裝材料有限公司成立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