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副會長任獻華主持2025深遠海養殖高質量發展大會
會上,煙臺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森提到,近年來,煙臺市依托海域資源、科技創新和裝備制造等優勢,累計建設深遠海養殖設施34座,養殖水體突破120萬立方米,年可產魚類1.5萬噸,其中三文魚養殖成為重要發展方向。未來煙臺市將進一步開拓三文魚養殖空間,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攻堅突破三文魚苗種供應短板;推動建設半潛式深遠海養殖網箱,試驗解決三文魚度夏難題;加強品牌宣傳推介,擴大煙臺三文魚市場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實施“三文魚萬噸計劃”,打造更具競爭力的三文魚產銷一體化基地。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致辭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我國深遠海養殖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階段性成就,在裝備技術領域,大型智能化養殖設施實現突破性應用,諸多先進裝備成為行業發展的有力支撐。煙臺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海洋漁業發展的前沿陣地,在我國深遠海養殖領域,做了大量的探索,非常值得借鑒。
“2021年,協會和煙臺市人民政府在煙臺首次舉辦了中國深遠海養殖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來自全國的行業代表就探索深遠海綠色養殖模式,建設深遠海大型智能化養殖漁場展開了廣泛的交流探討。特別是2024年的全國深遠海養殖三文魚大會,吸引了國內外同行的關注,并成為全國海水規模養殖三文魚的一大亮點。”崔和表示,本次大會在煙臺召開,不僅是對過去幾年我國深遠海養殖發展成果的一次總結與展示,更是為穩步推進我國漁業現代化發展、建設漁業強國注入新的動力。期待煙臺繼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成為我國深遠海養殖高質量發展的標桿地域。
中國漁船漁機漁具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長利致辭
談及我國深遠海養殖情況,中國漁船漁機漁具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長利表示,當前我國深遠海養殖在裝備技術、養殖模式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功。巨型網箱、巨型圍欄、復合養殖平臺、養殖工船等養殖模式紛紛涌現,部分裝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也面臨著產業鏈上下游協同不緊密等難題,如何構建深遠海養殖完整產業鏈與可持續發展仍需深入探索。建議從強化科技創新、完善產業標準、加強政策扶持、促進國際合作等四方面著力推進深遠海養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會上,山東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宋文華在致辭時提到,山東是漁業大省,2024年漁業經濟總產值4904億元,水產品總產量953萬噸。全省累計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71處,占全國的38%,建成重力式深水網箱2800余個,大型深遠海養殖裝備34臺(套),養殖水體近400萬立方米,“經海”“財金”“深藍”等一系列規模大、自動化程度高、技術先進的現代化養殖裝備在山東設計、建造并投入使用,為全國發展深遠海養殖探索了路徑、積累了經驗。當前,山東省以全產業鏈思維謀劃推進海洋漁業發展,將三文魚產業作為推動現代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積極探索“陸海接力”養殖新模式,開創了世界溫暖海域養殖三文魚的先河,2024年山東省自然海域養殖三文魚產量達到2000噸,三文魚產業正在從“試驗探索”轉向“規?;?、標準化、品牌化”發展。
在上午進行的主旨報告環節上,國內政府機構相關主管部門及行業協會負責人、資深專家學者、企業代表、行業精英、餐飲企業代表等齊聚一堂,共同把脈深遠海養殖的前沿方向,分享漁業創新實踐經驗,全方位展現我國深遠海養殖產業的創新成果與發展潛力。
協會秘書長助理馮妍主持深遠海三文魚產業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
在下午召開的深遠海三文魚產業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聚焦三文魚這一明星品種,展示深遠海三文魚養殖的最新成果。圓桌對話環節匯聚行業精英與專家,圍繞“深遠海三文魚養殖產業化破局路徑”與“深遠海三文魚品質保障體系構建”兩大核心議題展開討論,參會者在思想交鋒與深度交流中,共同探尋產業創新發展的新路徑。
圓桌對話:深遠海三文魚養殖產業化破局路徑
圓桌對話:深遠海三文魚品質保障體系構建
大會期間,BAP國際水產認證中國區代表為首家在中國啟用BAP海水鮭鱒魚標準并順利通過審核的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頒發牌匾。這一里程碑式成果標志著我國海水虹鱒養殖產業在標準化、國際化進程中邁出關鍵一步,彰顯了中國水產企業在全球可持續水產養殖賽道上的競爭力。
會議同期還將陸續進行“煙臺三文魚美食展”暨2025齊魯名廚交流大會、“鮮美煙臺”煙臺三文魚品牌推介、“海洋蛋白論壇”、經海深海網箱基地考察等活動。
協會方面認為,在海洋經濟蓬勃發展的浪潮中,深遠海養殖正成為我國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引擎。本次大會的順利召開,對于筑牢我國深遠海養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提升煙臺三文魚品牌的影響力,加快漁業現代化進程以及建設農業強國,都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