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后半周,豆粕期價大幅反彈,截至上周五,報收于2933元/噸,較上周三盤中的低點,反彈幅度約達80元/噸。豆粕現貨價格隨盤面小幅走強,截至10月24日,華東地區豆粕現貨一口價報2910元/噸,環比上漲40元/噸。
上漲動力存不確定性
豆粕期、現貨價格的反彈動力主要來自CBOT大豆。一方面,受中美貿易會談預期以及美國國內壓榨需求旺盛的雙重推動,CBOT大豆在過去一周價格重心上移了30~40美分/蒲式耳,部分抵消了巴西大豆價格貼水下跌的影響,進而帶動國內大豆進口成本每噸上漲40~50元。另一方面,隨著空頭資金大幅減倉,市場產生了技術反彈修復的需求。這兩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推動了豆粕價格的反彈。
然而,短期內豆粕價格或難以就此實現企穩并走強。其一,當前豆粕價格的主要上漲動力來自宏觀預期,然而這種預期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一旦市場情緒發生轉變,或引發價格的大幅波動。其二,國內豆粕現貨市場的壓力尚未得到有效釋放,市場參與者的情緒依舊偏向悲觀。
大豆進口量大幅增加
今年前三季度,國內大豆進口量顯著增加,大幅攀升至8619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達5%。特別是在5—9月,中國累計進口大豆6300萬噸,同比呈現大幅增長態勢,增幅高達15%。大豆進口量大幅增長,直接體現在油廠的開機情況上。5—9月,國內油廠大豆壓榨量總計達到4954萬噸,同比增加13%。
國慶節假期結束后,油廠壓榨開機情況逐漸恢復,油廠周度大豆壓榨量從217萬噸增至233萬噸。在此情況下,豆粕供應處于高位,油廠因而保持催提節奏。
國慶節假期后,隨著下游陸續展開不同程度的補貨行動,豆粕價格出現下跌,性價比優勢凸顯。目前,在市場對四季度供應仍存在擔憂預期的背景下,下游提貨積極性尚可。
雖然油廠豆粕庫存有所下降,但仍處于百萬噸水平的高位,這使得現貨市場依舊面臨壓力,短期內現貨基差難以擺脫負值狀態。
此外,雖然預計四季度國內大豆進口量會逐月下降,但綜合9月底結轉的766萬噸大豆來看,國內四季度進口大豆的總供應量可達3220萬噸。這一供應量足以覆蓋月均880萬噸的壓榨需求,顯示四季度國內大豆供應相對充足,市場不存在供應方面的擔憂。
需求預期依然較旺盛
不過,國內豆粕需求同樣呈現旺盛態勢。由于以生豬為主的畜禽養殖板塊均處于高存欄狀態,飼料需求同比顯著增加,進而帶動豆粕需求的增長。5—9月,國內豆粕現貨周均表觀消費量達到171萬噸,遠高于去年同期的155萬噸。
目前,盡管生豬和禽類養殖行業處于全面虧損狀態,但養殖板塊去產能的節奏較為緩慢,四季度高存欄的狀況難以改變,飼料需求依舊維持在高位。
此外,今年下半年菜粕供應受到限制,秋季北方連續降雨影響花生粕、棉粕等雜粕的供應。而且,豆粕目前的現貨價格維持在近幾年同期的相對低位,性價比高,仍然是植物蛋白的首選。因此,四季度豆粕需求預期依然旺盛。
然而,前期巴西大豆壓榨利潤大幅縮水,截至10月24日,12月船期的巴西大豆對中國盤面的榨利已倒掛230元/噸,這使得近期國內采購巴西大豆船期的節奏推進遲緩,2026年一季度的進口大豆需求尚未得到充分覆蓋。
截至10月中旬,中國11月船期進口大豆的采購量達526萬噸,完成率為88%;12月船期進口大豆的采購量約72.6萬噸,完成率僅16%;而2026年1月船期進口大豆的采購量為零。目前,中國11月至2026年1月船期進口大豆仍有800萬~900萬噸的采購缺口,但當下巴西大豆的出口余量僅剩500萬噸,并且在榨利惡化的情況下,油廠采購船只受到限制。因此,2026年1—3月,國內進口大豆供應存在明顯缺口,這部分缺口的填補需要國內榨利情況好轉,從而推動剩余巴西大豆和國儲輪換大豆進入壓榨流程。
基于此邏輯,國內豆粕期貨和現貨價格均處于低估狀態,價格有向上修復的預期。(作者單位:中州期貨)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