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江蘇徐州的天際線被煙囪割裂,煤灰在街巷織就灰色帷幔。作為億噸煤城,黑金開采書寫了工業的輝煌,卻也在大地上留下了400余處采石宕口、42.33萬畝采煤塌陷的“生態傷痕”。
當徐州在“退”與“進”的辯證法中,重構城市發展基因,便有了破繭的勇氣。治水征程中,管網如細密的脈絡在地下延伸,污水處理廠似跳動的心臟凈化水流。曾經渾濁的河流重獲清澈容顏,碧波間流淌著靈動的詩意,330多種鳥類成為徐州的“常住民”。
(資料圖片)
山河湖,皆是徐州珍視的珍寶。一處處塌陷地完成蛻變,搖身一變,成了生態公園、農業基地:潘安湖的蘆葦蕩里,震旦鴉雀用草莖編織家園,昔日瘡痍已成鳥兒的劇場;大洞山下的茱萸谷,茂密的樹木撐起綠傘,讓夏日的蟬鳴都浸在陰涼里;九里湖的棧道蜿蜒入畫,把每扇窗戶都框成風景畫……
山石上種出“綠野仙蹤”
“瀑布和棧道也太出片了!”金龍湖宕口公園里,游客陳琳邊拍照邊對同伴感慨,她身后,蜿蜒曲折的木棧道在密林中穿梭而過,宛若進入綠野仙蹤。
然而十多年前,這片生機盎然的土地卻是另一番景象:因長期開山取石,導致山上亂石成堆,巖壁像被撕開的傷口,植被和生態遭到嚴重破壞。
2009年,徐州以“修復生態、覆綠留景”為核心理念,通過清理危石、覆土栽植、引水進山等措施,結合掛網噴播技術修復山體,打造出循環生態系統與山水融合的景觀。
如今,金龍湖宕口公園以其獨特的“兩潭、兩島、一瀑、一谷、一云梯”七大主體景觀,吸引著絡繹不絕的游客。
“公園今年還入選了江蘇省第三批開放共享城市綠地清單呢!”今年70多歲的徐大爺,親眼見證了這片曾經滿目瘡痍的土地重新披上綠衣,自發當起了義務講解員。
他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老照片,向陳琳講述起這片土地蛻變的故事。“那時候大片陡立凌亂的露采坡面,大風一起,塵土飛揚,誰也沒想到能變成今天這樣。”看到公園越來越好,徐大爺欣慰地說。
循著人聲前行,公園里處處煥發著新生。刷到“宕口打卡攻略”專程趕來的大學生們三五成群,拿著相機在不同角度尋找最佳拍攝點;趁著周末帶娃出游的小夫妻推著嬰兒車,孩子趴在欄桿上看著瀑布咯咯直笑;還有幾位身著漢服的小姐姐,在木棧道上擺姿勢拍照,裙裾在微風中輕輕飄揚……
拍出滿意照片的陳琳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里分享:“隨手一拍就是大片,有些美景還是得現場來看!”不一會兒就收獲了朋友們也要來打卡的留言。
微風吹過,樹葉沙沙作響,仿佛也在為這片重生的土地低聲歌唱。金龍湖宕口公園的故事,正隨著游客的腳步,被越來越多的人聽見、記住。
三張照片背后大沙河的“新生”
“風起三尺沙,黃土埋莊稼,逃荒去要飯,歸來不見房”。這首流傳至今的民謠,一語道出了過去大沙河流域環境的惡劣。
2014年,黃河故道濕地建設成為全市黃河故道綜合開發的重點建設項目,大沙河濕地公園作為其中一部分,經歷了一系列的保護和修復措施,增加了河流濕地、草本沼澤、森林沼澤的面積。
十多年前,52歲的自然愛好者張鑫第一次踏入這片土地時,大沙河濕地公園剛剛開始建設。從那時起,他每年都會來這里,用相機記錄濕地修復的進展。
“你看,這就是當年的公園。”張鑫翻開手機相冊,展示第一次來大沙河濕地公園拍的照片,“那時候的地面幾乎看不到綠色,現在再來這里,真的有種到了阿勒泰的感覺。”
縱橫交錯的水域中,眼子菜、金魚藻等沉水植物默默凈化水質;挺水植物蘆葦、香蒲在岸邊搖曳生姿,為水生生物提供庇護;水面上的蓮花競相綻放,吸引著蜜蜂、蝴蝶穿梭其間……
不斷往下翻相冊,照片里,綠色逐漸成為主色調,一只只野生動物也成為照片的主角。2022年,張鑫偶然在公園拍到一只沒見過的“青蛙”,上網搜索后才發現是被列為近危物種的黑斑側褶蛙。
“生態好不好,小動物最知道,現在公園里的動物物種越來越多了。”張鑫指著這張照片介紹說,“不僅紅隼、青頭潛鴨、戴勝等重點保護動物經常‘亮相’,魚類、兩棲類、爬行類等生物也在這片水域中繁衍生息,形成了完整的生物鏈。”
翻開相冊里最新的一張照片,張鑫把鏡頭對準了大沙河濕地公園里的人們:一群穿著校服的初中生,正圍在老師身邊,專注地聽著濕地知識講解。
清晨傍晚,周邊居民來大沙河濕地公園棧道散步,享受自然的游客慕名而來……“咔嚓——”快門聲再次響起,一張張笑臉被定格,一幅幅畫面被珍藏。這片綠洲的故事,仍在繼續書寫著。
守護城市里的“桃花源”
“這次試種的水生鳶尾開得還不錯,可以擴種試試。”近日,徐州桃花源濕地公園養護經理陳錦正帶著工作人員對公園進行日常巡檢。
話音未落,一群白鷺忽然掠過水面,驚起碎玉般的漣漪,遠處觀光廊里,市民們的談笑聲與鳥鳴聲交織成曲。
誰能想到,這片生機勃勃的濕地,曾是采煤塌陷區,充斥著大小不一、雜亂無章的水塘與大棚。
為了修復生態,公園擴大了原有水域,通過修建棧道和觀光廊道連接水域小島,分隔出層次豐富的濕地空間。公園修復保育區是桃花源濕地公園的亮點之一,為魚類和鳥類提供了自由棲息的生態環境。
在植物配置上,公園內栽植了兩千多棵大型喬木,與水生植物相映成趣,構建起四季皆景的濕地生態景觀。春日里桃紅柳綠,秋風中蘆花飛揚,給市民帶來不一樣的觀賞體驗。
光是建成還不夠,后期養護必須跟上。作為養護經理,陳錦對于公園的每寸土地都了如指掌,泥土里藏著的秘密、植被生長的習性,全裝在他的腦海里。
去年10月的日常巡邏中,陳錦發現棲息在公園修復保育區淺水水塘里的鳥兒對人類靠近無動于衷。“這不對勁!”陳錦請來鳥類專家研究后發現,原來是過于茂密的蘆葦侵占了湖面,阻斷了鳥兒的“起飛跑道”。
陳錦帶領團隊連夜行動,先用鐮刀開辟候鳥“起飛跑道”,再沿淺水區設置2米寬的隔離帶。今年開春時,他們又采用生長抑制劑精準點噴,既控制蘆葦瘋長又不傷及水生動物。
如今站在觀鳥塔上望去,白鷺的喙正靈巧地掠過水面,鸕鶿幼崽在蘆葦蕩間追逐嬉戲……越來越多的候鳥選擇在這里作為遷徙的短停“補給站”,甚至有些候鳥開始在此落腳安家,不再繼續南遷。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古詩描繪的美景,如今在桃花源濕地公園得以重現,這一平方公里的蛻變,正是徐州從“煤城”到“綠城”的生態治理縮影。
湖水映藍天,白鷺點水泛漣漪;山間霧靄繚繞,松鼠躍動驚鳥鳴;市民慢跑、孩童嬉戲,城市在綠意中若隱若現……如今,這是1000萬徐州人民共同生活的家園。
記者鄧璇李莎莎
編輯王巖
關鍵詞: 最新資訊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資訊
- 當前資訊!青春華章 | 從“黑金”到“綠金”,徐州用14年將42萬畝塌陷地變成“生態銀行”
- 今年下半年來最強冷空氣即將抵達 降溫日歷看你家何時降溫 當前熱點
- 極兔速遞-W(01519.HK):第三季度包裹量達76.767億件 同比增長23.1%
- 不銹鋼期貨:受宏觀擾動逼近12600元/噸 熱點
- 微速訊:評論丨火車站不讓旅客進站候車?公共服務不能只算經濟賬
- 【券商聚焦】華泰證券:Sora 2的推出對AI視頻在C端的普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 10月13日生意社廢紙基準價為1738.00元/噸_微資訊
- 多只基金調整風險等級 提示投資者動態配置
- 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與人民日報社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報資訊
- 10月11日生意社丙烯腈基準價為7900.00元/噸-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