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突破:
人形機器人加速進化
(資料圖片)
“加油!加油!”大會現場,宇樹科技展臺被人群圍得水泄不通,助威吶喊聲不斷傳出——人群中央的拳臺之上,兩個佩戴頭盔、拳套的人形機器人出拳凌厲迅猛、回旋踢行云流水,被擊倒后迅速起身,引得現場觀眾陣陣驚呼。
“升級后的G1格斗款人形機器人采用最新一代技術。”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說,機器人的穩定性和抗干擾能力進一步提升,出拳速度更快、力道更大、動作更絲滑。
穿梭在大會現場,各類人形機器人展品令人目不暇接。在家庭場景中,星海圖新款機器人吸引觀眾駐足。隨著一句“請收拾一下床鋪”的指令,機器人在隨意布局的場景中自如移動,精準智能地把床鋪好。
“我們自研的端到端模型可以實現從圖像、自然語言指令到全身23個自由度關節的執行和控制,讓智能體驗更加觸手可及。”星海圖市場高級經理張宇佳說。
多家零部件企業也帶來了最新產品,如覆蓋機器人“手足關節”的六維力傳感器、高靈敏度的柔性電子皮膚、讓機器人獲得全面環境信息的視覺產品……核心零部件的突破,讓人形機器人更加“類人”。
從2023年《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出臺,到今年“具身智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政策推動下,作為具身智能的最典型形態,我國人形機器人加速進化,實現了從穩定行走到動態奔跑等關鍵技術能力的跨越,推動具身智能從“實驗室技術”邁向“規模化應用”。
需求牽引:
從實驗室加快走向市場
替代人工在風險環境中進行化學品定期取樣,進入超市、藥店執行取貨、物品遞送等工作,在家政康養、安保巡檢等場景中解放人力……大會上展示的種種應用場景,展現出人形機器人的可行性和實用性。
“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產業化步伐顯著加快。”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徐曉蘭說,去年還以技術原型展示為主,今年已有多家企業實現小批量交付,市場需求從概念驗證轉向實際采購。
一直深耕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沈陽新松機器人公司,今年憑借技術底蘊切入人形機器人賽道。“人形機器人一旦實現全面突破,發展空間將遠超工業機器人;企業都擔心,如果現在不做技術儲備自己會落后。”新松公司品牌與文化管理中心總經理哈恩晶說。
記者在優必選展臺看到,智能制造場景下,幾臺人形機器人正在協同完成分揀、搬運等任務。該公司機器人已在國內多家新能源車廠積累近20個月的實訓經驗。
優必選首席品牌官譚旻介紹,20臺優必選人形機器人即將批量進入東風柳汽工廠的生產線,“目前人形機器人平均生產效率僅相當于人的30%至40%,預計到2027年年初可提升至80%左右。”
如果說工業是人形機器人能較快規模化應用的場景,那么,走進家庭服務個人,則是很多企業追求的長遠目標。
北京加速進化公司已向全球用戶交付數百臺人形機器人,主要用于機器人足球賽事和教育普及,通過踢球全面訓練機器人的運動、感知、決策和執行能力,同時培養開發者生態,為未來在家庭場景的深度應用開發積累技術支撐。
業內人士表示,資本和輿論的熱潮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企業的估值和商業化進度有所出入,拔高了社會公眾對人形機器人能力的認知和預期。不過,大部分人仍認為,人形機器人市場的“過熱”狀態在當下利大于弊。
“人形機器人發展幾十年來一直處于科研范疇,近兩年得益于人工智能的發展,資本和人才涌入這一賽道,也在推動整個行業加快前進。”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靈寶CASBOT創始人兼董事長張正濤說。
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醫工交叉研究所所長徐光華表示,人形機器人的技術突破,還能外溢到其他機器人和服務場景中,帶動整個機器人產業及相關行業發展。
保持耐心:
大規模商用還需一定時間
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年)》預計,2045年后,我國在用人形機器人超過1億臺,進入各行業領域,整機市場規模可達約10萬億元級別。
盡管前景廣闊,但當前人形機器人仍處于商業化早期階段,距離真正實現“實用化、好用化”,還需一定時間,行業期望資本和社會給予足夠的耐心。
北京加速進化公司副總裁趙維晨說:“進展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快。預計3年內,家用人形機器人可以實現對話、遛狗、取快遞等簡單的交互陪伴;5到10年后,能夠做家務、做飯、攙扶老人的通用機器人才能真正落地。”
技術層面,人形機器人由本體、負責運動控制的“小腦”和負責感知決策的“大腦”構成。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本體與“小腦”方面的技術仍需迭代,但已取得一定進展,“大腦”則是制約發展的明顯短板。
徐光華認為,3至5年內,特定場景和產品形態會逐漸成熟,產生一批點上應用;5至10年后,出現具備泛化能力和大規模商用的人形機器人;10至15年后,人形機器人將對社會形態產生很大影響。
“如果哪天我們在場館里看到一個機器人走來走去,隨意和機器人說一句話它就能幫我們干一些事情,才算到了一個比較好的臨界點。”王興興說。
相較傳統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擁有更強的人機交互和情感交流能力,用戶對產品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導致產品軟硬件復雜度高、成本高。
徐曉蘭認為,一方面要通過政策引導供應鏈國產化,推動規模化量產降本;另一方面要發展模塊化、標準化設計,降低定制化生產成本,逐步實現性能達標、成本可控、安全穩定。
部分受訪專家也建議,采取“以推廣應用促進產品提升”的發展路線,通過“先用起來”讓產品“更好用”,再帶動“更多應用”,進而實現“生態拓展”。此外,積極探索推廣人形機器人租賃服務,加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商業應用模式。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
- 速訊:人形機器人:從“跑起來”到“用得上2025-08-18
- 安碩信息擬定增募不超6億 實控人方2季度套2025-08-18
- 博力威實控人方擬減持 2021年上市募6.5億2025-08-18
- 每日消息!滬深兩市全天成交2.76萬億元 創2025-08-18
- 焦點熱門:古井無波可以形容眼睛嗎?古井無2025-08-18
- 前沿賽道競相破土 未來產業拔節生長 最新2025-08-18
- 百雀羚醫美亮劍西普會,開啟健康產業新征程2025-08-18
- 快資訊丨繽紛是形容什么的?五彩繽紛的意思2025-08-18
- 清涼需求撬動空調產品“熱消費”2025-08-18
- 秀我中國|機器人自由搏擊決賽“拳拳到鐵”2025-08-18
- 我國成功發射試驗二十八號B星02星 今日熱議2025-08-18
- 能拆會跳!安徽自研機器人斬獲金銀獎牌_今2025-08-18
- 韜光養晦的讀音是什么?韜光養晦下一句是什2025-08-18
- 首個人形機器人“百米飛人”誕生2025-08-18
- 首個人形機器人“百米飛人”誕生|每日時訊2025-08-18
- 前7月西安進出口總值2721.7億元 同比增長12025-08-18
- 【熱聞】2025家承文脈·七夕曬書雅集在湖南2025-08-18
- 武威市新增十四個“甘味”企業商標品牌-當2025-08-18
- 抖音電商邀你一起“溜”進亞寵展!2025-08-18
- 治水興水看新疆丨一座水利樞紐衍生的幸福 2025-08-18
- 簡訊:今年暑期“輕松”避暑模式走紅 “體2025-08-18
- CCC認證規則升級,充電寶“持證上崗”再添2025-08-18
- 熱資訊!湛江金融監管分局核準都偉豐雷州惠2025-08-18
- 圖書館“放娃”暴露暑期兒童看護難問題 部2025-08-18
- 每日速遞:港口航運龍頭一覽表(8月18日)2025-08-18
- 星展:升港鐵公司(00066)目標價至31.15港元2025-08-18
- 8月18日日經225指數收盤上漲0.77% 今熱點2025-08-18
- 北證50指數午后暴漲超7% 逼近1600點續創新2025-08-18
- 高溫+暴雨雙預警!陜湘渝等局地最高氣溫將2025-08-18
- 快資訊丨哈爾濱工業大學,太寶藏了吧!2025-08-18
資訊
焦點
- CCC認證規則升級,充電寶“持證上崗”再添“安全鎖”
- 快資訊:三大股指齊創多年新高 全市場近4500股上漲
- 【焦點熱聞】追光丨世運會啦啦操賽場,中國隊男生撐起“半邊天”!
- 2025航空產業鏈(2025/8/15)-焦點滾動
- 投資者如何利用基金應對通貨膨脹?|新消息
- 東吳證券給予科達利買入評級,2025半年報點評:主業收入持續提升,機器人穩步推進 今日熱聞
- 【快播報】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的“隱形守護” :5G-A助力機器人賽出水平
- 廣州可統建材有限公司成立 注冊資本10萬人民幣
- 每日速遞:開館兩年仍用“樣片”遭質疑,赤峰博物院等各方回應:不存在“拖欠尾款”
- 每日精選:至7月底廣東新能源累計并網容量破8000萬千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