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魚龍是一類從陸地成功過渡到海洋生活的爬行動物,它們的身體逐漸進化得更像鯊魚或海豚,以適應水下生活。盡管科學家對魚龍的外形有所了解,但對于其組織結構的認識,卻大多基于推測而非直接證據。直到最近,《自然》雜志上的一篇論文揭示了關于一種名為Temnodontosaurus的魚龍的獨特發現,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視角。
瑞典科學家在德國西南部發現了這種魚龍獨特前鰭的化石。這塊大約1米長的翼狀鰭邊緣呈鋸齒狀,末端靈活。通過電腦流體動力學模擬,科學家們驚訝地發現,這些鋸齒并非僅僅為了美觀或是增強游泳效率,而是有著更為精妙的作用:減少捕獵時產生的噪聲。
毫無疑問,在昏暗的遠古海洋深處,視力受限的情況下,如何悄無聲息地接近獵物就成為生存的關鍵。魚龍給出的答案是:利用其特化的鰭來降低移動時的水流噪聲,從而實現無聲捕獵——正是這項技能使得它們能夠在不驚動獵物的前提下迅速靠近,給予致命一擊。
這一發現為現代科技帶來了啟發。遠古魚龍通過進化解決了捕獵面臨的問題,人類則能借鑒它們的方法,應對當今世界面臨的挑戰之一:海洋噪聲污染。
無論是船只航行還是軍事聲吶,人類活動所產生的噪聲正嚴重干擾著海洋生物的正常生活。魚龍鰭可以成為一種設計理念,幫助探索新材料開發,以減少人造設備在水下運行時產生的噪聲;而通過模仿這種古老的鰭結構,未來或還能看到更加環保的船舶設計,甚至是潛艇技術。
這不僅是對過去生命形式的一種致敬,更是跨時空“合作”的一個實例。它展示了自然界無盡的智慧如何指導我們的技術創新,幫助我們在享受科技進步的同時,也能夠更好地保護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
- 最新:遠古魚龍帶來跨越億年的降噪智慧2025-07-21
- AI+5G,提升百姓穿衣體驗 焦點熱門2025-07-21
- AI+5G,提升百姓穿衣體驗2025-07-21
- 今日視點:世界化工看中國丨全球化工行業正2025-07-21
- 國際CCUS技術創新合作組織在京成立2025-07-21
- “科學家講科普”閃耀世界化學工程大會 科2025-07-21
- 今日快看!首次在中國舉辦!中海煉化亮相世2025-07-21
- 今日熱議:深圳舉辦高性能材料產業發展推介2025-07-21
- 當前熱訊:首次在中國舉辦!中海煉化亮相世2025-07-21
- 世界化工看中國丨AI賦能先進化工材料制造 2025-07-21
- 中國二十二冶唐山市創智城項目:科技賦能、2025-07-21
- 頭條:全球氫硼聚變專家集結 共促未來能源2025-07-21
- 全球氫硼聚變專家集結 共促未來能源革命_2025-07-21
- 在哈密,遇見甜蜜2025-07-21
- 數智煥新驅動汽車質量管理駛入新紀元——第2025-07-21
- 即時焦點:國家管網集團“全國一張網”建設2025-07-21
- “第12屆世界化學工程大會暨第21屆亞太化工2025-07-21
- 視訊!朗新科技集團侯立民:AI驅動電力能源2025-07-21
- 今日熱聞!易捷微光計劃鄉村青少年書畫作品2025-07-21
- 鋰離子電池硅基負極材料國際標準發布|焦點2025-07-21
- 超級充電樁真能緩解“充電焦慮”嗎2025-07-21
- 逐“綠”而行 向“新”而興——能源革命的2025-07-21
- 田慶軍:儲能反內卷關乎國家和行業利益2025-07-21
- 智能機器人“靈犀”現身綠色算力大會 行業2025-07-21
- 13國專家在海南交流橡膠樹死皮康復技術2025-07-21
- 寧波舟山國際航運中心列全球第七 大港謀變2025-07-21
- “打飛的”出行,離我們還有多遠2025-07-21
- 海關總署:上半年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2025-07-21
- 海關總署:上半年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2025-07-21
- 今日關注:歐盟準備對美征收反制關稅 特朗202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