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大學男籃主教練周魯男在總結本賽季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CUBAL)球隊表現時說。
作為“九冠王”,華大男籃時隔十年再次闖入決賽。在多數人看來,他們已經創造足夠多驚喜,尤其是半決賽防守鏖戰兩加時,逆轉淘汰奪冠熱門球隊清華大學隊,令人刮目相看。
然而,這些沒有為周魯男帶來滿足感。硬剛清華,全隊耗盡了全部力氣和運氣,“背靠背”決賽面對北大時,他們以一場慘敗告終。
贏了一起狂,輸了一起扛。與清北男籃“背靠背廝殺”,勝負都不會讓周魯男感到意外。決賽后,他在朋友圈寫道:“大家喜歡看草根逆襲的故事。我們一路走來跌跌撞撞,每次都在做打破質疑的事。我們挑戰命運,哪怕前路布滿荊棘,也不懼赤腳奔跑。”
周魯男與華大男籃的故事從他的學生時代開始。2008年,他考入華大。不論教練還是他自己,都不認為他是天賦型球員,起初沒有上場機會。訓練時,他早來拖地,晚走收球,終于打動時任主教練林小霖。
周魯男在華大學生時代打球
2011年和2013年,作為球隊核心球員,他兩次隨隊奪得CUBAL冠軍。他在場上專注投入、毫不惜力的表現贏得“拼命三郎”的綽號。
畢業后,他回到家鄉母校臨沂一中任教。2019年,華大男籃經歷最艱難的時刻。時任華大體育學院院長邢尊明力邀周魯男回華大執教男籃。
“選聘教練時,我首要考慮的不是誰名氣大,誰打過職業比賽,而是誰能讓華大男籃的精神回歸。”邢尊明說,“他(周魯男)身上有我們最需要的品質,我完全信任他。給他機會,時光不語,靜待花開。”
周魯男在華大平日訓練
周魯男是有遠大抱負的人。低位接盤球隊,他堅信:“我坐在這個位置,就一定能勝任。”
很多熟悉周魯男的人會說,他有“雙面性格”;他更是調侃自己“人格分裂”。武有“武癡”,戲有“戲癡”,周魯男說自己算是個“球癡”。
現任華大體育學院黨委書記的邢尊明說:“魯男平日待人溫和謙卑,一到賽場如同換了個人似的,硬朗剛猛。”
“我想當儒帥,但賽場如戰場,慈不帶兵,我無法溫柔地告訴你怎么打球。”周魯男說,“訓練時紀律嚴格,沒有誰有特權,所有人必須團結協作。”
周魯男手機相冊中內容最龐雜的兩個文件夾,一是戰術示意圖,一是訓練比賽視頻。他要求球員至少能執行50至60套戰術。有人說他是“戰術鬼才”,也有人說他“會鉆規則漏洞”。華大男籃“多人底線發球”、“底線接應發球”等破全場緊逼的戰術視頻在社交媒體瘋傳。
“我不是戰術鬼才,只是輸得多了而已,吃虧才會長智慧。”周魯男說。
半決賽前,周魯男從錄像中扒下來清華男籃所有常用戰術,畫在戰術板上,擺在更衣室里。他為球員講解毛澤東軍事理論著作《論持久戰》,將戰略防御、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的理念引入比賽。事實證明,與清華的比賽艱難漫長,是實打實的鏖戰。
獨自一人時,周魯男會在手機上反復瀏覽對手勝利慶祝的情景。如此近乎“自虐”的態度,也是他矛盾性格的一種表現形式。
2013年CUBAL決賽,他奪得FMVP(決賽最有價值球員)后,發表現場感言時曾說:“感謝那些支持和不支持我們的人。”
周魯男的雙重性格在家庭生活中會還原出另一面。在球員面前,他是屹立不倒的靠山;在領導同事面前,他是值得信賴、刻苦鉆研業務的教師;在妻子面前,他偶爾像個脆弱的孩子。
“有時,我使出渾身解數也無法調動全隊積極性。這種挫敗感、無力感會讓我情緒崩潰,在妻子面前,我大哭一場。”周魯男說,“哭過之后,重返訓練館,像什么都沒發生過一樣。”
周魯男的父親是華大鐵桿球迷,每場比賽都在網上觀看直播,賽后和兒子交流比賽得失。一次,因父親嗜酒,父子倆大吵,然后進入“冷戰”。最終,父親耐不住,借一次比賽機會,主動發信息“點評”比賽,兩人“釋懷和好”。
去年,父親病逝,周魯男悲痛不已,心懷愧疚。今年3月,華大男籃第15次問鼎“東南王”后,他在朋友圈中寫道:“爸,你看到一定會很欣慰吧。”
周魯男帶隊取得佳績后,社會“各路人士”給他“開方劃道”,告訴他怎樣名利雙收,也有機構出高價“挖”他。對此,周魯男很清醒:“只有在華大不需要我時,我才可能離開。人不能忘本,要懂得感恩。從前別人為我遮風擋雨,現在到了我給別人撐傘的時候。”
CUBAL本賽季結束了,學校放暑假了,周魯男從一個終點來到新的起點。他引用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句感慨道:“他日臥龍終得雨,今朝放鶴且沖天。”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