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樓下辦起美學展館、產業園區出現美學空間、制造名企貼上美學標簽……從流水線到產品,從工廠到城市,“世界工廠”厚重的鋼筋水泥里,正孕育出輕盈的城市美學,改變著這座工業型城市的面貌。
(資料圖片)
作為區域(城市)產業名片計劃的全國首批試點城市之一。去年12月,東莞發布《東莞制造美學城市IP研究報告》,在全國首次提出“制造美學”概念。如今,東莞企業紛紛躋身“制造美學”賽道,拓展企業發展的另一增長極。
不難發現,東莞早已從全球產業鏈末端的“執行者”,轉型為工業美學的定義者。而這場凝練工業文化、塑造新工業形象的“制造美學”探索,正在為大灣區乃至全國工業城市探索一條輕盈轉身的路。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張帆馬新杰王穎
策劃:靳延明
新現象:制造強企打上美學標簽
今年6月,“中國食品名鎮”東莞茶山鎮的華美食品集團在河北正定縣舉辦2025年月餅營銷峰會,現場展示發布“制造美學”主題月餅禮盒新品,涵蓋“非遺之美”“繁花”“桂逸香”等50余款創新設計。
在陶瓷行業,馬可波羅控股與西安美術學院達成戰略合作,推動“建筑陶瓷藝術化”的產業升級。走進馬可波羅的文化陶瓷車間內,雕刻師的手工刀法與數字化上色技術協同作業,將“小而美”的陶瓷藝術品轉化為可批量復制的產業項目。
近年來,不少以代工起家的東莞制造強企紛紛步入文化賽道,以原創美學打破同質化競爭的困局。
走進東莞企業,大概率會去展廳逛一圈。區別于以往陳列展品和榮譽證書、專利證書,如今東莞企業的展廳有了不少新意——
得利鐘表與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合作,打造了一個除時間科學領域外還涵蓋鐘表文化、鐘表發展、鐘表設計、航天科學等內容的時空科普場館。慕思總部落成東莞首座睡眠文化博物館,帶領參觀者穿越人類萬年睡眠史,講述人類對舒適睡眠不懈追求的文明進程。力嘉國際集團開發的力嘉創意文化產業園里,建起力嘉包裝印刷博物館、中華古今書畫展覽館、畢昇印刷文化博物館等,每年接待觀眾數十萬人次。
聚焦產品美學和背后的文化價值,東莞企業把實用產品變身藝術媒介,用美學概念賦能企業轉型升級。起步于制造,繁榮于制造,而今揚名于制造,東莞靠的便是從代工生產向美學品牌的跨越。伴隨越來越多的東莞制造開始使用美學概念,一場向美而行的產業變革之風在“世界工廠”悄然發生。
新變革:世界工廠激活美學基因
東莞的美學轉型是一場深入制造業邏輯的系統性變革。“制造美學”的核心在于六重維度:設計之美、工藝之美、生產之美、產品之美、人文之美、理念之美,這意味著美學不是后期添加的“化妝品”,而是貫穿全產業鏈的“血液”。
知名耳機品牌漫步者的生產制造基地坐落于東莞松山湖,這家于1996年創立的國牌,是很多耳機、音箱消費者心中的“國貨之光”,原因既在于產品的質量優良、價格親民,也在于企業一直追隨著時代的審美風潮。
漫步者副總裁、董事會秘書李曉東說:“現今一代的消費者已不滿足于性價比,他們要求和別人不一樣,這種不同就表現在每種品牌背后的文化定位上。”
純色靜光、幻彩潮汐、氛圍呼吸、聲光律動、幻彩漣漪……漫步者自主品牌“花再”旗下的HALO音箱里,7組精心設計的燈光有各自的氛圍。“聲音的感覺如果有形狀,那光一定是它最好的表達。”李曉東說,以光為切入口,漫步者從聽覺向視覺跨越,賦予制造品更立體的美感。
以漫步者為代表,一批東莞強企正為行業做出美學示范。東莞匯聚了OPPO、VIVO和華為三大手機廠商,全球每5部智能手機,就有一部產自東莞,而這一優勢行業也正成為東莞展示制造美學的舞臺。
OPPO將敦煌藻井圖案轉化為呼吸燈紋樣,通過納米級蝕刻技術實現光影流動效果;VIVO手機把東方美學意象嵌入硬件設計,斬獲國際設計大獎。強企們不僅關注產品外觀設計,更注重“美”如何融入整個使用過程,提升產品的整體品質。在如火如荼的美學實踐中,世界工廠用它的產品證明,功能與審美是可以交融的存在。
站在城市發展層面,制造美學是“產城人文”深度融合的人文之美與理念之美。
今年3月,東莞在北京X美術館舉辦“我在!一座城和兩億人的在場證明”展覽,用藝術語言詮釋工業文明。日光燈管鍛造的《白云》、鋼鐵零件堆疊的《海浪》等作品,將車間符號升華為存在主義藝術。流水線上的工裝、出租屋掛歷、褪色招工啟事等五千余件影像檔案將發展的微觀史轉變為公共記憶。
從表達年輕態度的潮玩企業,到踐行環保理念的光電園區,從月餅的非遺紋樣到手機的東方意象,東莞用“制造美學”刷新城市名片,進一步吸引招商投資、推動產業進化,為制造業升級提供“制造與美共生”的灣區樣本。
■樣本
善道服飾:
織就“新中式”美學體系
穿衣用度是生活最日常的維度,扎根東莞鳳崗鎮的廣東省善道服飾有限公司(下稱“善道服飾”)正嘗試將這份日常升華為一種美學體驗,讓制造不止于實用功能,而是走向精神敘事。
創始人黃麗耘早年在深圳百花街道經營買手店,“新中式”服裝初露端倪時,她便敏銳察覺到其中的市場潛力。2014年,黃麗耘組建設計團隊,選用棉麻、桑蠶絲等天然面料,嘗試將中式長袍轉化為現代女性更易穿著的極簡款式。原創店鋪開業日即拿下10萬元訂單,迅速打開知名度。
此后,善道服飾創新運用香云紗、宋錦、蜀錦等非遺面料,開發T恤、西裝、羽絨服等現代款式,推動中式服裝實現從“看場合穿”到“想穿就穿”的轉變,覆蓋更多年齡群體。
2022年,善道服飾將總部遷入鳳崗京東智谷產業園,實現設計、制造、銷售一體化發展。如今,其旗下已擁有多個“新中式”風格的子品牌,直營門店遍布深圳、成都、鄭州等地,產品深受高消費力女性群體喜愛。
善道服飾并不滿足于對非遺元素的“拼貼式”使用,而是圍繞文化母題展開系統設計。從意象、色彩到紋樣,每一季產品都經過深度策劃。例如,以《牡丹亭》為靈感的系列中,設計團隊將荷花、小亭等圖案與現代廓形融合,輔以耳環、吊墜上的八角亭元素,讓傳統文化在衣飾間悄然流轉,意蘊悠長。
東和電子:
跨界“玩”起工業藝術
在鳳崗鎮天安數碼城,東莞市東和電子制程有限公司(下稱“東和電子”)把公司一樓進行了大膽的改造——開了一間“工品集合店”,打造一個工業展廳。三年來,這里被百余款工業主題文創產品填滿。經藝術家創作,工業廢棄物在這里化身畫作、臺燈等手工藝品。
從一家工具店出發,東和電子將全球優質工具引入東莞制造前線,用30年探索轉型為精密制造服務商,在流水線上演毫米級制造工藝。如今,東和電子是一家綜合性工業解決方案提供商,也是專注于自動化設備及工業品領域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在一個公益項目中,東和電子創始人羅醒亮體驗了盲人的生活方式,觸摸盲文時,由圓點組成的字讓他想起了流水線上的點膠。在那之后,羅醒亮關注起藝術領域,“工藝的世界很有意思,不同人群的視角可以發現更多新的可能性”。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工品行業與文創領域逐漸交織,展現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工品集合店”是東和電子向工業藝術邁出的第一步。作為一個集辦公、制造、策展、體驗等多元業態于一體的新概念空間,年輕人在工作之余可以手工制作,可以喝咖啡逛展覽,在工業之美的感官刺激下,工業與生活的關聯完成了建構,也得以走進年輕人的生活。
2024年8月,東和電子向藝術的“跨界”更為人熟知,只因一場名叫“工業之繭”的藝術展。羅醒亮擔任總策劃,邀請藝術家趙天一利用企業廢棄機器進行創作。走進展廳,廢棄設備被塑料膜封塑,內部長出森林、青苔甚至微觀城市,講述著東和電子關于工業和城市關系的思考。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 2025.5.1是什么意思?2025.5.1是什么梗?|焦點要聞
- 中新健康丨“AI制藥四小龍”之一落子北京 CEO:中國工程師很強_每日快報
- 高原健康守門人:青海大學生村醫筑牢基層醫療網-精彩看點
- 全國最大!鵬輝能源攜手四川中孚落地電解鋁行業首個大型用戶側儲能項目
- 熱門:300秒看家鄉︱河北省邢臺市新河縣:承堂陽古韻、啟時代新河
- 即時看!3納米車規級芯片全球首發“上車” 深藍L06助力中國汽車品牌持續向上
- 恒潤達生國產自研CD19 CAR-T產品獲批上市
- 北京防汛一級應急響應 遇極端情況地鐵將立即封站區段停運 新消息
- 人民日報刊文評陳佩斯喜劇藝術:一位喜劇人的藝術探索和理論自覺 每日快看
- 探訪全球最大塔機工廠,中聯重科:海外市場成新增長引擎,占比六成|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