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廣州市教育局主辦、廣東粵劇院承辦的“2025年全市中小學粵劇提升交流活動”日前在廣東粵劇藝術中心舉辦。來自廣州市各區的80余名中小學藝術教師齊聚一堂,探討粵劇藝術與校園教育的融合路徑。張晉瓊為教師們開展了《粵劇也時尚》主題講座,共赴一場文藝之約。
粵劇水袖展演。廣東粵劇院 供圖
粵韻繞梁數百年,作為嶺南文化的瑰寶,粵劇已經深深融入嶺南人的日常生活、文化血脈,更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共有的文化符號之一。
近年來,從粵劇電影《白蛇傳·情》《譙國夫人》,到粵劇藝術全國巡演、粵劇演員與流行歌手跨界合作,粵劇不斷以“破圈”之舉擁抱年輕人,以“正青春”的姿態出現在了大眾面前,備受外界矚目。
粵劇武打動作展演。廣東粵劇院 供圖
張晉瓊表示,其所說的“粵劇正青春”,這里的“青春”具有三重維度,一是指觀眾的年輕化拓展,二是演員隊伍的青春化,三是強調審美表達與傳播方式的當代革新。“青春靚麗的視覺呈現與情感共鳴的深度挖掘,使戲曲藝術轉化為可觸摸的情緒價值。”張晉瓊說。
廣東粵劇院信息資料部主任、“粵劇名家藝術系列”叢書執行主編鄒映雪在題為《此物最相思——粵劇的獨特魅力與時代傳承》的講座中,則從“本土化——多元化——現代化”的角度,為聽眾帶來了一場關于粵劇藝術的深度解析。她梳理了粵劇的起源與形成、發展與成熟,并強調了當代傳承對維系粵劇生命力的重要性。
活動還舉行了經典折子戲演出,其中《扈家莊》展現了粵劇武打精髓;《表花》展演中,扇子、手絹、步法等傳統技藝令教師們拍手叫絕?;泟⊙輪T還邀請教師登臺互動,單刀揮舞、水袖翩躚,現場掌聲與喝彩聲不絕于耳。
據介紹,廣州市教育局攜手廣東粵劇院開展為期三年的廣州市中小學粵劇交流及提升活動,通過進校園、創編節目、全市交流等形式,讓粵劇的種子在年輕一代心中生根發芽。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