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照片,南寧,2025年8月19日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杜桂梅醫生在高嶺村衛生室展示自己的鄉村醫生執業證書(2011年12月7日攝)。下圖:潘雪梅醫生在高嶺村衛生室展示自己的鄉村醫生執業證書(2025年8月18日攝)。
給感冒孩子開藥,給關節炎老人貼膏藥,給受傷村民包扎傷口……“85后”女村醫潘雪梅每天都在衛生室里忙碌,她是廣西南寧市江南區金凱街道高嶺村衛生室唯一的村醫。
2011年,記者到這里采訪時,高嶺村村衛生室唯一的村醫杜桂梅已經74歲,但仍堅持每天為村民看病,有時還入戶為村民診斷治療。時隔14年,衛生室有了新變化,年輕村醫接過老村醫的擔子,接力為村民健康“站崗”。
據潘雪梅介紹,杜桂梅2013年退休離開高嶺村衛生室后,黃肖美醫生接了她的班。2022年,潘雪梅跟隨黃肖美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并在黃肖美退休后成為這里唯一的村醫,也是這個衛生室連續第三個女村醫。
“村醫的工作看起來非常瑣碎,但對鄉親們來說卻很重要。”潘雪梅表示,高嶺村有2100多名村民,還有不少流動人口,平時除了為村民診治病痛,還要入戶做健康教育、開展村民慢性疾病隨訪等工作。
“鄉親們總是說‘有小潘在,我們心里就踏實’。”潘雪梅說,“我選擇留在這里,就是想做鄉親們最信賴的‘健康守門人’,用醫術守護大家的平安喜樂,是我堅守的價值和意義。”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新華社照片,南寧,2025年8月19日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杜桂梅醫生在高嶺村衛生室為病人手寫處方(2011年12月7日攝)。下圖:潘雪梅醫生在高嶺村衛生室用電腦錄入病人信息(2025年8月18日攝)。
給感冒孩子開藥,給關節炎老人貼膏藥,給受傷村民包扎傷口……“85后”女村醫潘雪梅每天都在衛生室里忙碌,她是廣西南寧市江南區金凱街道高嶺村衛生室唯一的村醫。
2011年,記者到這里采訪時,高嶺村村衛生室唯一的村醫杜桂梅已經74歲,但仍堅持每天為村民看病,有時還入戶為村民診斷治療。時隔14年,衛生室有了新變化,年輕村醫接過老村醫的擔子,接力為村民健康“站崗”。
據潘雪梅介紹,杜桂梅2013年退休離開高嶺村衛生室后,黃肖美醫生接了她的班。2022年,潘雪梅跟隨黃肖美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并在黃肖美退休后成為這里唯一的村醫,也是這個衛生室連續第三個女村醫。
“村醫的工作看起來非常瑣碎,但對鄉親們來說卻很重要。”潘雪梅表示,高嶺村有2100多名村民,還有不少流動人口,平時除了為村民診治病痛,還要入戶做健康教育、開展村民慢性疾病隨訪等工作。
“鄉親們總是說‘有小潘在,我們心里就踏實’。”潘雪梅說,“我選擇留在這里,就是想做鄉親們最信賴的‘健康守門人’,用醫術守護大家的平安喜樂,是我堅守的價值和意義。”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新華社照片,南寧,2025年8月19日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杜桂梅醫生在高嶺村衛生室準備給村民打針(2011年12月7日攝)。下圖:潘雪梅醫生(右)在高嶺村衛生室準備為村民測量血壓(2025年8月18日攝)。
給感冒孩子開藥,給關節炎老人貼膏藥,給受傷村民包扎傷口……“85后”女村醫潘雪梅每天都在衛生室里忙碌,她是廣西南寧市江南區金凱街道高嶺村衛生室唯一的村醫。
2011年,記者到這里采訪時,高嶺村村衛生室唯一的村醫杜桂梅已經74歲,但仍堅持每天為村民看病,有時還入戶為村民診斷治療。時隔14年,衛生室有了新變化,年輕村醫接過老村醫的擔子,接力為村民健康“站崗”。
據潘雪梅介紹,杜桂梅2013年退休離開高嶺村衛生室后,黃肖美醫生接了她的班。2022年,潘雪梅跟隨黃肖美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并在黃肖美退休后成為這里唯一的村醫,也是這個衛生室連續第三個女村醫。
“村醫的工作看起來非常瑣碎,但對鄉親們來說卻很重要。”潘雪梅表示,高嶺村有2100多名村民,還有不少流動人口,平時除了為村民診治病痛,還要入戶做健康教育、開展村民慢性疾病隨訪等工作。
“鄉親們總是說‘有小潘在,我們心里就踏實’。”潘雪梅說,“我選擇留在這里,就是想做鄉親們最信賴的‘健康守門人’,用醫術守護大家的平安喜樂,是我堅守的價值和意義。”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新華社照片,南寧,2025年8月19日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左圖:在高嶺村衛生室,潘雪梅醫生通過電腦查閱村民就醫信息(2025年8月18日攝)。右圖:杜桂梅醫生向村民交代用藥注意事項(2011年12月7日攝)。
給感冒孩子開藥,給關節炎老人貼膏藥,給受傷村民包扎傷口……“85后”女村醫潘雪梅每天都在衛生室里忙碌,她是廣西南寧市江南區金凱街道高嶺村衛生室唯一的村醫。
2011年,記者到這里采訪時,高嶺村村衛生室唯一的村醫杜桂梅已經74歲,但仍堅持每天為村民看病,有時還入戶為村民診斷治療。時隔14年,衛生室有了新變化,年輕村醫接過老村醫的擔子,接力為村民健康“站崗”。
據潘雪梅介紹,杜桂梅2013年退休離開高嶺村衛生室后,黃肖美醫生接了她的班。2022年,潘雪梅跟隨黃肖美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并在黃肖美退休后成為這里唯一的村醫,也是這個衛生室連續第三個女村醫。
“村醫的工作看起來非常瑣碎,但對鄉親們來說卻很重要。”潘雪梅表示,高嶺村有2100多名村民,還有不少流動人口,平時除了為村民診治病痛,還要入戶做健康教育、開展村民慢性疾病隨訪等工作。
“鄉親們總是說‘有小潘在,我們心里就踏實’。”潘雪梅說,“我選擇留在這里,就是想做鄉親們最信賴的‘健康守門人’,用醫術守護大家的平安喜樂,是我堅守的價值和意義。”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新華社照片,南寧,2025年8月19日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杜桂梅醫生在高嶺村衛生室給村民打針(2011年12月7日攝)。下圖:潘雪梅醫生在高嶺村衛生室為村民把脈看病(2025年8月18日攝)。
給感冒孩子開藥,給關節炎老人貼膏藥,給受傷村民包扎傷口……“85后”女村醫潘雪梅每天都在衛生室里忙碌,她是廣西南寧市江南區金凱街道高嶺村衛生室唯一的村醫。
2011年,記者到這里采訪時,高嶺村村衛生室唯一的村醫杜桂梅已經74歲,但仍堅持每天為村民看病,有時還入戶為村民診斷治療。時隔14年,衛生室有了新變化,年輕村醫接過老村醫的擔子,接力為村民健康“站崗”。
據潘雪梅介紹,杜桂梅2013年退休離開高嶺村衛生室后,黃肖美醫生接了她的班。2022年,潘雪梅跟隨黃肖美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并在黃肖美退休后成為這里唯一的村醫,也是這個衛生室連續第三個女村醫。
“村醫的工作看起來非常瑣碎,但對鄉親們來說卻很重要。”潘雪梅表示,高嶺村有2100多名村民,還有不少流動人口,平時除了為村民診治病痛,還要入戶做健康教育、開展村民慢性疾病隨訪等工作。
“鄉親們總是說‘有小潘在,我們心里就踏實’。”潘雪梅說,“我選擇留在這里,就是想做鄉親們最信賴的‘健康守門人’,用醫術守護大家的平安喜樂,是我堅守的價值和意義。”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新華社照片,南寧,2025年8月19日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杜桂梅醫生在高嶺村衛生室為病人配藥(2011年12月7日攝)。下圖:潘雪梅醫生在高嶺村衛生室為病人找藥品(2025年8月18日攝)。
給感冒孩子開藥,給關節炎老人貼膏藥,給受傷村民包扎傷口……“85后”女村醫潘雪梅每天都在衛生室里忙碌,她是廣西南寧市江南區金凱街道高嶺村衛生室唯一的村醫。
2011年,記者到這里采訪時,高嶺村村衛生室唯一的村醫杜桂梅已經74歲,但仍堅持每天為村民看病,有時還入戶為村民診斷治療。時隔14年,衛生室有了新變化,年輕村醫接過老村醫的擔子,接力為村民健康“站崗”。
據潘雪梅介紹,杜桂梅2013年退休離開高嶺村衛生室后,黃肖美醫生接了她的班。2022年,潘雪梅跟隨黃肖美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并在黃肖美退休后成為這里唯一的村醫,也是這個衛生室連續第三個女村醫。
“村醫的工作看起來非常瑣碎,但對鄉親們來說卻很重要。”潘雪梅表示,高嶺村有2100多名村民,還有不少流動人口,平時除了為村民診治病痛,還要入戶做健康教育、開展村民慢性疾病隨訪等工作。
“鄉親們總是說‘有小潘在,我們心里就踏實’。”潘雪梅說,“我選擇留在這里,就是想做鄉親們最信賴的‘健康守門人’,用醫術守護大家的平安喜樂,是我堅守的價值和意義。”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新華社照片,南寧,2025年8月19日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杜桂梅醫生(左)在高嶺村衛生室為村民檢查身體(2011年12月7日攝)。下圖:潘雪梅醫生(左)在高嶺村衛生室給村民測量血壓(2025年8月18日攝)。
給感冒孩子開藥,給關節炎老人貼膏藥,給受傷村民包扎傷口……“85后”女村醫潘雪梅每天都在衛生室里忙碌,她是廣西南寧市江南區金凱街道高嶺村衛生室唯一的村醫。
2011年,記者到這里采訪時,高嶺村村衛生室唯一的村醫杜桂梅已經74歲,但仍堅持每天為村民看病,有時還入戶為村民診斷治療。時隔14年,衛生室有了新變化,年輕村醫接過老村醫的擔子,接力為村民健康“站崗”。
據潘雪梅介紹,杜桂梅2013年退休離開高嶺村衛生室后,黃肖美醫生接了她的班。2022年,潘雪梅跟隨黃肖美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并在黃肖美退休后成為這里唯一的村醫,也是這個衛生室連續第三個女村醫。
“村醫的工作看起來非常瑣碎,但對鄉親們來說卻很重要。”潘雪梅表示,高嶺村有2100多名村民,還有不少流動人口,平時除了為村民診治病痛,還要入戶做健康教育、開展村民慢性疾病隨訪等工作。
“鄉親們總是說‘有小潘在,我們心里就踏實’。”潘雪梅說,“我選擇留在這里,就是想做鄉親們最信賴的‘健康守門人’,用醫術守護大家的平安喜樂,是我堅守的價值和意義。”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新華社照片,南寧,2025年8月19日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左圖:在高嶺村衛生室,杜桂梅醫生向村民交代用藥注意事項(2011年12月7日攝)。右圖:潘雪梅醫生入戶為村民把脈看病(2025年8月18日攝)。
給感冒孩子開藥,給關節炎老人貼膏藥,給受傷村民包扎傷口……“85后”女村醫潘雪梅每天都在衛生室里忙碌,她是廣西南寧市江南區金凱街道高嶺村衛生室唯一的村醫。
2011年,記者到這里采訪時,高嶺村村衛生室唯一的村醫杜桂梅已經74歲,但仍堅持每天為村民看病,有時還入戶為村民診斷治療。時隔14年,衛生室有了新變化,年輕村醫接過老村醫的擔子,接力為村民健康“站崗”。
據潘雪梅介紹,杜桂梅2013年退休離開高嶺村衛生室后,黃肖美醫生接了她的班。2022年,潘雪梅跟隨黃肖美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并在黃肖美退休后成為這里唯一的村醫,也是這個衛生室連續第三個女村醫。
“村醫的工作看起來非常瑣碎,但對鄉親們來說卻很重要。”潘雪梅表示,高嶺村有2100多名村民,還有不少流動人口,平時除了為村民診治病痛,還要入戶做健康教育、開展村民慢性疾病隨訪等工作。
“鄉親們總是說‘有小潘在,我們心里就踏實’。”潘雪梅說,“我選擇留在這里,就是想做鄉親們最信賴的‘健康守門人’,用醫術守護大家的平安喜樂,是我堅守的價值和意義。”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新華社照片,南寧,2025年8月19日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在廣西南寧市高嶺村,杜桂梅醫生(右)入戶為村民檢查身體(2011年12月7日攝)。下圖:潘雪梅醫生(右)入戶為村民檢查身體(2025年8月18日攝)。
給感冒孩子開藥,給關節炎老人貼膏藥,給受傷村民包扎傷口……“85后”女村醫潘雪梅每天都在衛生室里忙碌,她是廣西南寧市江南區金凱街道高嶺村衛生室唯一的村醫。
2011年,記者到這里采訪時,高嶺村村衛生室唯一的村醫杜桂梅已經74歲,但仍堅持每天為村民看病,有時還入戶為村民診斷治療。時隔14年,衛生室有了新變化,年輕村醫接過老村醫的擔子,接力為村民健康“站崗”。
據潘雪梅介紹,杜桂梅2013年退休離開高嶺村衛生室后,黃肖美醫生接了她的班。2022年,潘雪梅跟隨黃肖美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并在黃肖美退休后成為這里唯一的村醫,也是這個衛生室連續第三個女村醫。
“村醫的工作看起來非常瑣碎,但對鄉親們來說卻很重要。”潘雪梅表示,高嶺村有2100多名村民,還有不少流動人口,平時除了為村民診治病痛,還要入戶做健康教育、開展村民慢性疾病隨訪等工作。
“鄉親們總是說‘有小潘在,我們心里就踏實’。”潘雪梅說,“我選擇留在這里,就是想做鄉親們最信賴的‘健康守門人’,用醫術守護大家的平安喜樂,是我堅守的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資訊
- 里昂:升海底撈(06862)目標價至16港元 營運效率有望提升 焦點速遞
- 天陽科技(300872):2025年半年度非經營性資金占用及其他關聯資金往來情況匯總表_每日速讀
- 2025全國青少年信息素養大賽總決賽在浙江桐鄉舉辦-熱頭條
- 再漲10% 老鋪黃金的漲價邏輯是什么|今日熱聞
- 焦點資訊:【探訪閱兵訓練場】空軍方隊 奮力拼搏不負榮光
- 江蘇省送變電公司:濱海~鶴棲500千伏線路工程跨越塔組立|焦點快報
- 昆山市張浦鎮望港字牌部(個體工商戶)成立 注冊資本1萬人民幣
- 上證中部崛起龍頭企業指數上漲4.16%,前十大權重包含宇通客車等
- 每日動態!常潤股份: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3.98% 擬每10股派0.57元
- 揚電科技(301012.SZ):上半年凈利潤2158.99萬元 同比下降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