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中國曲棍球之鄉”:“貝闊”為草原娃推開夢想之窗
2025-06-19 19:32:27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編輯: |
2025-06-19 19:32:27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編輯: |
2025年,全國男子曲棍球錦標賽即將在莫旗開賽,近日,記者探訪“中國曲棍球之鄉”,發現一支小小的曲棍球球桿,悄然推開草原娃的夢想之窗。
圖為興仁中學曲棍球隊員進行日常對抗賽訓練?!∴嵜?攝
因“貝闊”而蛻變
“貝闊”(達斡爾語,漢語意為曲棍球)作為達斡爾族傳統體育競技活動,歷史悠久。1976年,中國第一支男子曲棍球隊在莫旗成立,近半個世紀,該旗為中國國家隊和全國各省隊累計培養、輸送教練員和運動員500多人。1989年,當地被命名為“中國曲棍球之鄉”。
根植于深厚的民族傳統,莫旗堅持體教融合,不僅將曲棍球納入體育課、社團課,還組建各學校曲棍球校隊,同時將曲棍球文化全面融入日常教學中。
在莫旗阿爾拉中心校、尼爾基第二小學、興仁中學等學校的綠茵場上,放學后的時光總是格外熱鬧。揮桿、沖刺、戰術配合交替進行,被汗水浸透的衣背,專注的神情與奔跑的身影交織,球場上是少年們盡情揮灑的熱情。
“接觸曲棍球后,孩子們的變化肉眼可見。”興仁中學體衛藝辦公室主任于海博由衷感慨,“訓練磨礪了他們的意志品質,比賽鍛煉了他們的抗壓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整個人都更加陽光自信了。”
老師們觀察到,球場上錘煉出孩子們的紀律性、專注力和拼搏精神,正潛移默化地被遷移到課堂學習中。
莫旗教育局(體育局)副局長苗春英對此深有體會:“曲棍球的意義遠不止于一項運動技能,它給了孩子們一個釋放壓力的出口和展示自我的舞臺。”
圖為莫旗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曲棍球隊隊員在賽前相互加油。 鄭明 攝
歸來,為了“貝闊”之光
曲棍球助力孩子們飛向更廣闊的世界,而羽翼漸豐的雄鷹,心中始終牽掛著孕育夢想的故鄉草原。
孟軍是從莫旗走出去的前國家隊隊員,退役后毅然放棄了留在城市的機會,回到莫旗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擔任曲棍球教練。
“‘貝闊’是我們達斡爾族的瑰寶,傳承的擔子不能丟。”在孟軍的指導下,新一代隊員們技術日益精進。
每年暑假,總能看到一個個熟悉的身影活躍在莫旗基層學校的球場上——他們是從全國各地高校返鄉的曲棍球學子。這些大學生們自發組織,利用假期時間回到母校擔任志愿者教練,將在大學學到的新理念、新技術傾囊相授給學弟學妹們。
苗春英站在場邊,望著球場上揮汗如雨、眼神堅定的孩子們,滿懷欣慰:“我們守護的不僅僅是一項運動或是幾塊金牌,更是孩子們的夢想,是‘草原雄鷹’振翅高飛的力量。”
圖為中國女子曲棍球隊隊員陳怡走進莫旗學校,傳授訓練經驗及技巧?!〉沦t 攝
小球轉動大未來
莫旗現有79支青少年曲棍球隊,其中包括41支男隊和38支女隊,現注冊運動員已超過1120人,實現學前、小學、初中、高中階段40所學校全覆蓋。
2018年以來,莫旗向內蒙古男子曲棍球隊輸送49人次,入選國家曲棍球隊2人、國家軟式曲棍球隊5人。更有多名隊員憑借出色的運動成績和綜合素質,敲開了北京體育大學、沈陽體育學院等重點體育高校的大門。
苗春英說,2025年,莫旗計劃面向社會公開招聘17名專業曲棍球教練員,同時,定期組織教練員、裁判員培訓。
“莫旗曲棍球場地設施也迎來全面升級,構建起完善的訓練競賽體系。”苗春英介紹,目前擁有標準11人制比賽場地6塊、標準11人制室內場地1塊、6人制室內場地1塊,還有10塊專業訓練場地。
看著孩子們在嶄新、安全的場地上盡情奔跑揮桿,尼爾基第二小學曲棍球教練鄂文超高興地說:“這么好的條件和裝備,孩子們練得更起勁,安全也更有保障,進步自然更快!”